近日,网上流传的“直播间6万人砍价,竟然砍不下拼多多一部手机”的情况,让无数人在憎恨拼多多的路上又增添了一分。从现金砍到金币,从金币砍到福袋……拼多多看似病毒式营销裂变的做法,实则是在透支用户信任和用户体验,而这两方面更是无数企业向数字化转型、全渠道营销策略转变的重要体现。
正所谓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”。要想弄清大众对拼多多如此愤恨的原因,我们就必须要谈一谈拼多多的发家史,以及如今令广大用户深恶痛绝的“砍一刀”活动。
2015年,拼多多横空出世。
在短短的一年内,拼多多就凭借微信用户的彼此邀请,顺利爬进了8亿网民的手机里。而这波经典的病毒式营销所仰仗的,便是拼多多大力推出的“砍一刀”活动。
营销界有一句名言:一切经典的营销动作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,如贪、嗔、痴、妒、疑。而“砍一刀”活动,可谓是将人性中的贪婪运用到了极致。
一次次看似无需成本的转发,将门槛拉到了地平线……
永远近在咫尺的海市蜃楼,诱惑着用户不断向前迈进……
得失心理和赌徒心理的运用,更是让已投入大量精力的用户很难中途放弃……
凭借对人性的精准掌控,拼多多从问世到上市,只用了短短的3年。
但也正是“砍一刀”活动,将拼多多的口碑打进了谷底。
经历7年之久,绝大多数人对从这项活动的热情早已耗尽,而这一活动还要被官方和部分对价格极为敏感的用户强行推广时,它留给广大网友的就只剩下了打扰。
而随着中奖概率的持续降低,拼多多又不断翻新出了宝箱、福袋等花样,扮作悬在雪橇犬面前的那块肉,诱惑着用户不断向前奔跑。在这一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网民们看到,拼多多对人性的拿捏,竟已精妙到了令社会感到厌恶的程度。
尽管拼多多平台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,然而却激起整个舆论场,就连媒体人和法律界都加入“口诛笔伐”行列。
拼多多的充斥欺瞒的“砍一刀”活动,砍掉的不仅仅是金币和福袋,更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与信任,而一家不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的企业注定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。一个品牌,若是将激发人性的阴暗面作为其核心发展理念,在法律的红线边缘无休止试探,虽然可能一时获利,可它消耗掉的品牌声誉与消费者对市场的信赖是永远无法弥补的。
在此也奉劝企图将欺瞒与误导消费者作为经营理念的部分公司:玩火者必自灼,破坏市场的品牌也终不会被市场所容。毫无底线消费用户的信任和用户体验,必将给自身带来“非议”。